穴位配合药物,中医治疗高热的敷贴疗法

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一般来说,有“阳盛则热”和“阴虚发热”两种基本病机。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热,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地泥清热敷贴药物:煤炭30克,黄泥10克,麝香追风膏1片,鸡蛋清适量。用法:将煤炭和黄泥捣碎为末,用清水加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置于麝香追风膏中心。每晚嘱病人将肚脐眼洗净后以上药外敷神阙穴,次晨揭去。连续治疗3~5次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

井泥清热敷贴药物:水井边的青苔、深井中底泥各适量。用法:将青苔和底泥共捣成泥状,每晚病人将肚脐眼洗净后以上药外敷神阙穴,次晨揭去。连续治疗3~5次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退热。士治:高热。

牛黄清心敷贴药物:安宫牛黄丸1粒,麝香追风膏1片,鸡蛋清适量。用法:将安宫牛黄丸捣碎,用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置于麝香追风膏中心。每晚嘱病人将肚脐眼洗净后以上药外敷神阙穴,次晨揭去。连续治疗3~5次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

紫雪清营救贴药物:紫雪丹1粒,麝香追风膏1片,鸡蛋清适量。用法:将紫雪丹捣碎,用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置于麝香追风膏中心。每晚嘱病入将肚脐眼洗净后以上药外敷神阙穴,次晨揭去。连续治疗3一5次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

至宝清热敷贴药物:至宝丹1粒,麝香追风膏1片,鸡蛋清适量。用法:将至宝丹捣碎,用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置于麝香追风膏中心。每晚嘱病人将肚脐眼洗净后以上药外敷神阙穴,次晨揭去。连续治疗3~5次为1个疗程。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

冰片膏药物:冰片15克,凡士林50克。用法:将冰片研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敷于病人肘窝尺泽穴、膝窝委中穴处,外用纱布固定。敷药24小时后换药1次,连续治疗3~5次为1个疗程。

尺泽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

虎连膏药物;川黄连、虎杖各20克,白酒适量,麝香追风膏1片。用法:将川黄连、虎杖研细末,用适量白酒调成糊状,置于麝香追风膏中心。每晚嘱病人将肚脐眼洗净后以上药外敷神阙穴,次晨揭去。连续治疗3~5次为1个疗程。

神阙穴在脐中部,脐中央。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痰外,还可用治腹泻、绞痛、脱肛等症。一般不针,可纳炒盐,外敷姜片灸之。

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

复方栀子膏药物:白芥子、栀子、桃仁、杏仁各20克,吴茱萸、樟脑各10克,麝香追风膏2张,鸡蛋清适量。

用法: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置于麝香追风膏中心。每晚嘱病人紫双足洗净后以上药外敷涌泉穴,用热水袋加温片刻。24小时取下,效果如不明显,续贴1次。

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功效:清热退热。主治:高热,对小儿流感、腮腺炎等引起的发热及夏季热也有疗效。

芭蕉根膏药物:芭蕉根克,食盐30克。用法:将食盐与芭蕉根一起捣烂,外敷鸠尾、中庭、巨阙三穴。干后可多次更换,直到体温降至基本正常为止。

鸠尾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系任脉之络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鸠尾穴位于人体的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中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中指中央,居处为庭,庭又有前的含义,穴在膻中之下,内有心脏,心为居主,位居中央,胸廓犹如庭院,其中间为正室,故在膻中之下,设一穴名中庭。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功效:清热退热。主治: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

热心奉献者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康复成果展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jc/28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