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弗洛伊德学说发展史中精神分析学

(四)精神分析学派出现分裂时期(~)20世纪前十年,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出现分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因正式成员之间不和与意见分歧,使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分化。年春,阿德勒正式宣布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另组自由精神分析学会,创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psychology)。其原因主要是理论观点上的根本分歧,阿德勒反对性力决定论,反对生物定向的本我心理学,主张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等。这一决裂,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公开化。前排从左到右:弗洛伊德、霍尔、荣格荣格是一位有着独立见解的精神病学家。年他发表的《力比多的变化和象征》一文就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力比多(libido)的看法不同,荣格认为力比多只是一般张力的一种延伸,不一定或不完全只和性欲有关。二是对恋母情结的看法不同,荣格认为,恋母情结和乱伦愿望并非潜意识的积极的、切身的一部分,而是代表一些更高理想的象征。这个时期,弗洛伊德也发表不少著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系列的论著。1.精神分析学系列的论著(1)《精神分析五讲》(亦译《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这本书是弗洛伊德于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的邀请,为该校20周年校庆所做的5次讲演汇集而成,翌年首次用英文刊出。该文是弗洛伊德最早论述精神分析的主题和发展的一篇著作。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时间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阐释了精神分析学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概念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2)《精神分析导论》(亦译《精神分析引论》,~)它由弗洛伊德年、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为学生开设精神分析学课程的讲稿汇编而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3篇,共分28讲。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全书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精神分析学这门学科的精神实质、理论内涵和方法技术,既是学习精神分析学的入门读物,又是研究精神分析学的必读著作。(3)《精神分析运动史》此文是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学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发表于年。全文共分三部分:(1)阐述了大约年前精神分析学发展史,包括同布洛伊尔的合作与分离,独自提出迁移宣泄法,形成压抑和阻抗理论、幼儿性欲假说,以及作为潜意识来源的梦的解析和开拓。(2)阐述了大约年前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第一次开始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以维也纳与苏黎世学派联盟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主要贡献,以及精神分析运动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3)阐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和分裂,包括地方组织的建立、前四届国际局势分析学代表大会的活动、同阿德勒和荣格的根本分歧,以及弗洛伊德对他们的严厉批评。2.元心理学(亦译“心理玄学”、“后设心理学”,metapsychology)系列的论著(1)《本能及其变化》此文是弗洛伊德关于本能问题的一篇专论,发表于年他从不同角度分析说明本能(instinct,相当于德语中的Trieb)“介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边界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强调本能源于机体能量贯注的心理表征,并指出这一基本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如本能的原动力、目的、对象和来源,以及描述性本能的一般性质所采用的方法等。它对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本能论具有重要价值。(2)《压抑》此文是弗洛伊德关于压抑问题的一篇专论,发表于年。其中对压抑的本质、种类(原始压抑与固有压抑)、归因、结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和《潜意识》、《有关移情的观察报告》等12篇论文,均系元心理学方面的专论。它对领会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和防御机制有重要学术价值。(3)《论潜意识》此文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阐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发表于年主要包括:(1)对潜意识概念的辩护。他认为,提出潜意识的假说是必要的和合理的。(2)潜意识的两种含义。依据心理地形学观点既界定了描述意义上的潜意识(即前意识)和系统(动力)意义上的潜意识的区别,又阐释了潜意识与前意识、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3)潜意识情绪。弗洛伊德论述了潜意识情绪、感情、情感的存在和三种变化形式(保留、转变和压制)及其重要性。。(4)心理地形学与压抑的动力,用地形学、动力学、经济学的方法对某种心理活动做了元心理学的描述。(5)潜意识独有的特性,如相互不存在矛盾、原发性过程(贯注的活动性)、无时间性、以心理现实代替外界现实等。(6)两种系统间的交流。阐述了潜意识与前意识(或意识)系统之间交流的广泛性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7)对潜意识的评估。从对神经症的分析中具体揭示了潜意识与前意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了人的心理活动两条运作的途径(即本能一潜意识一意识;外部一意识和前意识一潜意识)3.弗洛伊德主义领域的著作20世纪10年代以来,弗洛伊德就将精神分析学扩展和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形成哲学化或社会学化的精神分析学,即弗洛伊德主义。(1)《图腾与禁忌》此书是弗洛伊德应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的首次尝试,也是弗洛伊德第一次集中阐述自己关于宗教和道德起源的一部重要著作,出版于年。本书研究了存在于原始部落民族中的各种禁忌、图腾崇拜及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并研讨了原始人这些现象的心理根源及其活动的规律。共四篇:对乱伦的恐惧;禁忌与矛盾情感;泛灵论、法术和思想万能;图腾崇拜在童年时代的再现。弗洛伊德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认为图腾禁忌反映了人类对乱伦的恐惧;塔布(Taboo)禁忌则是矛盾情感的产物。它构成了蒙昧人的原始道德观;蒙昧人的法术思维品质——思维万能,构成了泛灵论原始思维模式。在这一思维模式作用下,他们用支配心灵生活的法则来支配实在之物,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灵观念,并因此为宗教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还断定图腾崇拜的来源,即在于那些被父亲驱逐的儿子们联合在一起,杀害并吞食了自己的父亲以后,产生的罪恶感、悔恨和怀念,故所有的神都是依据父亲的形象的构成物。而宗教的发展正是来自于对弑父罪恶感的“集体意识”,人们把这种心理过程以潜意识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地积淀,反映了弗洛伊德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通过其中大量的原始文化资料,可以了解人类心灵深处的奥秘这是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学应用于人类文化学、文化史、宗教学领域的先声。尽管有心理主义(psychologism)倾向,但对我们研究宗教和道德起源的认识根源是有学术价值的。(2)《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此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观点阐述文学作品的一部心理美学代表作,发表于年。该文紧紧围绕《格拉迪沃》一书中幻觉与梦的关系,揭示了压抑、幻觉与精神错乱的起因、梦的形成与解释、性欲生活的作用、治疗心理疾患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它不仅沟通了心理学与文学的联系,而且还开拓了精神分析美学研究的新领域。(3)《作家与白日梦》这是弗洛伊德关于文学作品创作的目的、实质和心理来源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论文,发表于年。弗洛伊德在对创作与白日梦的关系做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其目的是在幻想中实现其未能满足的愿望;这种幻想实现于作家的观念作用的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络上,作家的写作技巧只在于通过转化及其伪装来掩盖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并提供纯形式的乐趣。此文对研究弗洛伊德的美学观和文艺观具有重要价值。(4)《达·芬奇的童年回忆》此文是弗洛伊德对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的长篇评传,发表于年。他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传记研究的方法,详细叙述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深刻分析了他的性心理历史的发展过程,着重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主要观点:一强调童年经验(记忆)的重要性和“恋亲丛”对他的创作(如《蒙娜丽莎》、《圣安妮和另外两个人》等)及其一生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二指出他是一个特殊类型的同性恋者和强迫性神经症者,把想象特别是幻想(“秃鹫幻想”)视为创作的出发点和主要形式。三宣称艺术家的创作是性欲的一种宣泄,主张艺术和科学成就是性本能升华的两种表现。四提出以“性压抑”为本源的科学研究本能的三种类型,即神经性压制型、强迫性沉思型、替代性升华型。此文不仅对研究达·芬奇这一历史人物的心理构成有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弗洛伊德心理美学思想也有重要意义。(5)《米开朗基罗的摩西》此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对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所创造的摩西(Moses)这一艺术作品的解释。文中提出艺术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图在观众心中唤起与之同样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品质。同时指出,在艺术品的欣赏中对一些为人所忽视的细节的注意和分析,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此文对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美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hl/82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