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高的三个黄金期爸爸妈妈都要收藏

每天上午9:55打开电视

锁定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

您的健康管家正在为您守候

1

▍基础阶段———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4~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基础阶段。

6岁左右补钙,对儿童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此时,人体骨骼处于储备期,骨骼发育日需钙元素量为每日毫克。

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可能存在偏食、厌食、钙质摄入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影响到骨骼中的钙质储备,这将直接导致孩子个头矮小、发育期身高增幅减小。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量只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0%左右,因此此阶段的孩子需要补钙。

2

▍突增阶段———学龄期

10~16岁是孩子发育期,孩子个头好比雨后春笋,“嗖嗖”地直往上蹿。

研究发现,此阶段孩子每多吸收3万毫克的钙质,身高便可多长1厘米,而一般家庭所提供的日常膳食,摄取的钙含量不到孩子所需钙质的50%,远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因此需要额外补钙。

3

▍冲刺阶段———青春期

男性17~25岁,女性16~23岁,是长高的最后冲刺阶段。

研究发现,此阶段青少年骺软骨还未真正愈合,每年还存在着2~3厘米的长高潜能。此时,补充足量的钙质,就能充分挖掘他们的长高潜能,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都说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其实在孩子的快速成长过程中,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有的孩子小动作特别多,太过于活泼,总是不能够专注的干好一件小事。

严重时甚至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其实是多动症的表现?具体如何辨别?又该如何治疗呢?今天《大医本草堂》请到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王素梅主任为我们聊一聊关于孩子成长中的那些事~

王素梅,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北医院儿科主任。全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运用中医清热、宣肺化痰之法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肺炎、哮喘、腹泻、血尿、厌食、过敏性紫癜、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

多动症孩子临床表现?

儿童多动症主要有三大症状,具体如下:

一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短,此类患儿上课时,表现为坐不住或者思考其他内容,不能集中注意力;

二是活动过度,小动作很多;

三是冲动爱冒险,主要表现为做什么事都不加思索;此外还可能伴有情绪问题、认知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症状,可能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多动症家庭自测方法

一般多动的孩了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如何辨别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多动症呢?以下方法可自测。

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现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间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结果分析:孩子符合表一中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障褥”;孩子符合表二中6项以上,可考虑“多动障碍”;两个表均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王主任提示

以上就是对“多动症疾病有哪些家庭自测的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家长们能掌握以上几点内容,学会儿童多动症的自测方法,早日发现疾病早日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是什么?

1

遗传素质较差。

多动症儿童同胞中被诊断为多动症、三代中有精神病的、母亲有癔病者及父母脾气急躁者均明显多于正常儿童。

2

教育方式有问题。

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弊病甚多,如管教不一致、经常打骂孩子、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比较娇惯、家庭不够和睦等。

3

神经发育障碍

国际上认为,这部分孩子的大脑神经在胚胎时期,发育出现障碍,这个主要是通过脑CT核磁看到的一个表现,也并不是说,多动症的孩子%都会有大脑神经发育的异常。

4

家庭背景

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层次较低,说明父母受教育少、不会教育孩子、不讲文明或简单粗暴,可以促成多动症的发生。

王主任提醒

一般而言,年幼儿童行为多带有冲动性、较分散、好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的训练下就渐渐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但也有一部分儿童发育可能较慢,父母和教师若不了解这种发展上的个别差异,给予过早的强迫性教育,或者说对儿童的要求期望过高,超过了儿童实际所能承受的紧张与压力,就有可能诱发或导致多动症,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儿童多动症的改善方法

诊断多动症,需要达到6条标准,所以不需要过度紧张,有一些症状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慢慢引导时刻一完全改善,并且康复的。

如果孩子已经是多动症,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或者是通过平时训练就可恢复。

1

发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可让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如跳绳、看画册、听故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有意识地让他下棋、画画等,锻炼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但是,要求孩子学习做事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疲劳。

2

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习惯。

孩子做事时,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扰的影响,如别人的交谈,窗外的声响等都会使孩子放弃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家长对孩子做事要多关心和指导,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他善始善终做好每一件事,坚持把每一件事做到底而不半途而废。

3

饮食科学搭配

在食疗过程中,科学搭配饮食是特别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进程。

儿童多动症治疗要多吃番茄、桔子等水果和新鲜绿叶蔬菜,少用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以及含有合成化学添加剂的食品,还要常吃些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小鱼、小虾、骨头和鸡蛋等,多吃核桃、花生、芝麻、木耳等以改善脑神经功能,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蜇等,也有一定镇静作用,对防止和减轻儿童多动症十分有益。

健脾止动,可爱女孩重现笑颜

6岁天真浪漫的年纪,但她却被诊断为抽动症,一种不威胁生命,却影响终身的疾病,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李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眨眼、还有晃头、吸肚子,一开始李妈妈以为是孩子的不良习惯,小动作,后来妈妈看着她老是这几个动作,就带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抽动症,李妈妈就赶紧各处打听找医生,最后找到王医生这里吃中药。

小福利

长按扫描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dongtong56.com/yzhl/69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