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躁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常见于年青女性。
现代医学认为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感,运动、感觉等方面的障碍。
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木郁不疏,气机失调而引起脏腑不和、经脉失调。心喜静,肝喜达。若因忧思恼怒,情感不畅等七情所伤,必将导致心神不宁、肝郁不达。心神不宁神气必乱。郁怒内结,肝失疏泄。若优思不解,肝气不疏可导致横逆犯脾,痰浊内生,上扰清窍而致神志不明。若心气受扰,日久必致营血不足,心神失养则更加烦乱不宁。
本病女性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有复发,且每次发作其症类似,情志异常表现为最多见,如无故嘻笑、悲泣、歌唱、呻吟、缄默不语、呆坐不动等。亦可见于突然失语失聪,睁目不见、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以及突然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瘫痪等。表现的特点为“戏剧性”和“表演性”。
平肝降逆、理气宽胸、宁心安神、疏调气血。
素髎、内关、合谷、太冲、中脘、心俞、神门等。
以毫针剌入5分-1寸,施用泻法,留针1小时。
例1吕某某,女,23岁。
主诉:全身抽搐9个小时。
病史:昨晚因吵架气恼、胸闷不舒、自觉气滞于内,少言不语,不能入睡。至凌晨4时开始流泪无声,伴有抽噎。胸中苦满,嗳气有声、气郁不舒、头痛如裂,咽喉不利,欲咽不能,时发四肢抽搐。
望诊:呼吸不畅,叹息不止,四肢时有抽搐,舌苔黄厚。
切诊:脉沉弦有力。
辨证:肝气久郁,恚怒膈逆,气机不畅,经气失调。
治则:平肝降逆,理气宽胸,调达气机,疏调经气。
取穴:素髎、内关、合谷、太冲。
刺法:以毫针刺法。施用泻法,留针1小时。
初诊针刺施用手法后,病入感到胸中气郁稍有通畅,四肢抽搐缓解。嘱回去后将心放宽,好生休息,明日再诊。2诊来时诉抽搐未发,睡眠尚好,胸闷口苦得解,咽喉通利,余症均减。唯头痛仍有,且不思饮食,针法不变。3诊来时除身倦、稍有头痛外,余症均消。针法不变。再针治1次,诸症悉平。
例2赵某某,女,14岁。
主诉:左上下肢不能动1个月。
病史:1个月前在学校突发原因不明的哭笑无常,言语错乱,随即出现不能站立行走。经外院诊为“癔瘫”。经治效果欠佳,来诊。病入烦躁不安,语言似欠流畅,易于惊惕,回答间题尚准确,双腿无力,不能行路,不能抬起,双上肢活动正常。
望诊:面萎黄,双腿不能站立,不能迈步行走,舌苔薄白。
切诊:脉弦细。
査体:神志意识清晰,意向性语言欠流畅。颅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意向性肌力减弱。四肢生理腱反射正常对称。未引出锥体束征,双侧感觉对称。
辨证:邪闭脏腑,气机逆乱,经脉失调。
治则:调理脏腑,通畅气机,疏经活络。
取穴:心俞、哑门、大椎、神门、大陵、内关、隐白、中脘。
刺法:均以毫针剌法,施以泻法,留针1小时。
1诊治疗后,患者语言流畅,感到下肢有力,可以抬起。渐可下地经家人搀扶行走。
2诊后,患者可自己行走,语言流畅,精神平和。再诊1次巩固疗效,嘱保持稳定情绪,避免复发。
例3张某,男,21岁。
主诉:突发喘息半小时。
病史:半小时前在工作中与同伴吵架时突然出现胸中发闷、喉中不利。即而喘息,不能自平,来诊。
望诊:张口嗤息,颇为困难,未见“三凹"征,舌苔薄白。
切诊:脉弦稍涩。
辨证:肝郁失疏,肺失宣畅,气机逆乱,经脉失调。
治则:理气疏肝,通畅气机,宽胸解郁。
取穴:内关、膻中。
剌法:均以毫针刺法,施用泻法,留针15分钟。
针刺的捻转过程中,病人自觉喘息渐平,胸闷好转。留针15分钟后症状消失,膻中扪之压痛基本消失。
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之一。患者以年轻女性多,绝大多数患者在精神因素剌激后发病,多呈阵发性发作。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症状可类似其他疾病表现。其发作主要分为精神障碍与躯体功能障碍两大类。发病症状可表现为:大哭大笑、昏厥、唱歌、失语、失明、失聪、瘫痪或肠鸣腹胀等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若不能给予积极适当的治疗,可导致其症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与内脏、气血、精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病可表现为多种多样。并根据表现部位、性质及症状不同分为“奔豚气”“梅核气”“厥证”“郁证”等不同类型。就其病因病机而言以气郁恼怒、肝郁不舒最为多见。也有脾虚痰阻,营血不足等,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虽本症产生原因甚多,临床变化多端,但究其根本而言,是“气”和“郁”。而气郁之病因导致的最根本的病机是“郁而不通”、“气机逆乱”。正是由于这种郁而不通,气机逆乱,才会导致周身气血失调、脏腑不和、精神不宁、经脉不通等各种临床表现。
就脏腑气血而言,气郁不畅肝脏首当其冲,气郁于内、肝失疏泄,气机不能条达而致肝阴不足,心脾失养。肝郁不舒,横逆犯土而出现相应症状。
就经络而言,手足厥阴循行乃“历络三焦”“循胸”“出胁”“属肝络胆,布胁肋”“上注肺”。说明厥阴之脉对气血通行,阴血濡养脏腑、筋脉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厥阴脉循行与胁、肋、胸、目、咽等部位有关,因此,厥阴经脉不畅则上述部位容易出现各种症状。正如厥阴经病候所述:心痛、胸闷、心悸、心烦、掌心发热、胸满、呃逆等。
鉴于上述特点,笔者治疗脏躁首选内关穴以平肝理气、疏通气机、通调经络。使厥阴调畅,气血得和。然后根据脏躁的不同症状表现及不同性质、病机酌情选用其他俞穴,如突发昏厥,加用人中、素髎;胸中满闷、气郁严重,加用合谷、太冲、膻中;情志不畅,少言不语,加用大椎、哑门;心志不遂、言语错乱,加用神门、心俞、大陵;喘息样发作、胸中不畅,加用夭突、膻中;癔瘫不起、萎弱无力,加用环跳、合谷、太冲等。
治疗癔病除了选穴以外,笔者认为针刺内关穴的手法,操作是重要的。具体的方法是:取4寸毫针常规进针后将针体卧倒,使针尖向郗门进行沿皮透刺,并根据病人病情不同施以捻转补泻手法,多数病人在施术过程中就会感到胸中豁然开阔,如释重负,增加了病人就诊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于本病是精神因素而致的髙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常常给病人以必要的安慰鼓励,使病人建立起信心。充分利用患者的视、听、等感觉器官沟通外界信息,提高他(她)们的信念,从根本上治愈本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