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脑死亡判定标准
1、先决条件
(1)昏迷原因明确
①原发性脑损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
②继发性脑损伤: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水、窒息等所致的缺氧性脑病。
(2)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①急性中毒:一氧化碳、乙醇、镇静催眠药物、麻醉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肌肉松弛药物等。
②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32℃。
③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④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等。
2、临床判定:以下3项必须全部具备。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3、确认试验:以下3项至少具备2项。
(1)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2)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4、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可首次判定为脑死亡。首次判定12h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者,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谵妄的常见病因
三、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朦眬状态:意识范围缩小,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降低。意识活动集中于很窄范围,对狭窄范围内的各种刺激能够感知,并作出相应反应,常有定向障碍,可有片段的错觉、幻觉和妄想,偶尔出现攻击行为。朦昽状态多突发突止,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长至数天。发作结束后多陷入深度睡眠,意识恢复后对病中体验仅能片段回忆,或全部遗忘。多见于癫痫及癔症。
2、漫游性自动症:是意识朦昽状态的特殊形式,以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为特点。患者在意识障碍期间可表现无目的、与所处环境不相适应、甚至无意义的动作。如在室内或室外无目的地徘徊、机械地重复某种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等。通常持续时间较短,突发突止,清醒后对发作过程中的经历不能回忆。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称之为梦游症,在觉醒状态下发生的称之为神游症。多见于癫痫及癔症,也见于急性应激障碍或颅脑损伤并发的精神障碍。
四、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征: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2、去大脑强直:中脑水平或上位脑桥损害
3、无动性缄默症(睁眼昏迷):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
4、最低意识状态
(1)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形式,意识内容受到严重损害,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但其行为表明存在微弱而肯定的对自身和环境刺激的认知,有自发的睁眼和觉醒-睡眠周期。尽管有意识的行为活动是间断而不连续的,却是可重复的,或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区别于原始反射性活动。
(2)诊断的基本依据:确定患者存在有限的、然而是肯定的自我或环境意识活动。具体表现为下述≥1个可重复的或较持续的行为:
①执行简单指令;
②用姿势或言语表达是或否(无论是否正确);
③表达可理解的言语;
④有目的行为,包括偶尔发生的对应于环境刺激的、非反射性的运动或情感活动。
5、植物状态
五、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姓名:陈东平
性别:男
学历:博士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头晕、头痛、记忆障碍、失眠、焦虑、抑郁、癫痫、神经内科疑难杂病
门诊时间、地点:
星期三上午、下午→医院门诊楼(1号楼)6层神经内科2诊室
其它时间→医院神经内科病房(6号楼8层或5号楼9层)
个人简历:
年福建医大神经病学专业博士毕业。~医院神经内科高级研修班学习;医院进修神经介入。现任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理事。长期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熟悉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疗及危重症抢救,能解决较疑难及复杂病症。对脑中风、头痛、头晕、记忆减退、焦虑、抑郁、失眠、癫痫等有较深入研究。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如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动脉支架置入。曾参与或主持国家、省、市多项课题研究,现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篇。
龙岩市一陈东平原创不易,谢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