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背景
窦凯博士受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广州市名班主任李惠燕工作室和花都培新学校的邀请,8月31日赴花都区为培新学校全体教师、各班级学生家长代表、区15个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教师代表作题为“儿童青少年常见情绪障碍的识别与干预策略”的讲座,旨在提升后疫情时期老师、家长识别孩子常见情绪问题的能力,增强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能力。
疫情防控阶段,为使更多的老师、家长了解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识别方法和干预策略,我们将从“情绪障碍的定义与分类”、“情绪障碍的诊断与识别”、“情绪障碍的预防与干预”以及“教育启示”这四个方面带大家一起回顾窦凯博士在花都区中小学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上的讲座内容。
一、咨询案例分享(来访者资料均保密)
在进行咨询过程中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存在一些怪异的行为,比如:孩子总想伤害自己,“倒立”能够缓解疼痛以及感到紧张时候会咬指甲等等。
而这些行为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呢?
二、概念篇:情绪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例如,当孩子看到一条蛇时,因为安全需要被打破而产生恐惧的正常情绪反应。
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或者使人不能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或者是人的行为操作低下。
例如,孩子在他人告知旁边有蛇(实际并没有看到)也会产生害怕、紧张并且伴随头痛等生理反应。
家长和老师需要对情绪和情绪障碍的本质进行区分,从而更有效识别孩子存在的情绪风险。
例如:当孩子考试失败后会焦虑和难过的情绪是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而具有情绪障碍的孩子会由于一次考试失败一直出现焦虑和睡眠障碍,甚至在上学时候会有头痛的症状。
三、方法篇:情绪障碍的诊断与识别
窦凯博士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情绪障碍类型: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强迫症和癔症。
1、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无指向性的恐惧、胆怯、心悸、口干、头痛、腹痛等。焦虑症可以发生于幼年早期,一般多发生于学龄儿童。
主要包括分离焦虑和考试焦虑。
??分离焦虑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的、持久的和不现实的紧张焦虑,这种焦虑表现非常痛苦和伤心并造成儿童许多重要功能的障碍或缺损。
例如,儿童开学时在校门口迟疑、哭泣,不愿独立进校门,不愿进教室,不愿跟父母亲分开,若看不到父母,就会抱着肚子,大喊不舒服,在大众面前大哭。
多发生于3岁至15岁儿童,发病高峰是6岁至11岁。患病率在4-16岁儿童中为4.7%(Bird等,)。女孩属于易感人群。
2、抑郁症
抑郁症是“心的感冒”,“21世纪最流行的情绪疾病”,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一种涉及生理、心理、情绪和思想的疾病。
其有三大症状:①情绪低落、②思维迟缓、③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
包括主要抑郁症(MajorDepressionDisorder)和抑郁神经症(DepressionNeurosis)。
??抑郁症的评定与诊断
01
02
03
04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