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丁勤()
这是城步一个神秘的地方,医院。
这是城步特殊的一个群体,这里有名精神分裂、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病变、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燥狂症、癔症等病患,其中含6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三无人员、流浪乞讨人员!
他们来自城步各个地方,因为精神方面的病情来到这里。囿于智力、体力等各种原因,他们经济赤贫,全依赖家庭和社会的救助。他们本该享受家庭温暖和亲人关爱,一些病人被送到这里,将他们的日常衣医院和医护人员!
年1月17日,正是隆冬时分,天空飘起雪花,医院,见到这些生活在高墙之内的人群。
名患者分为三个病区,男病区、女病区、重症区,因为一些病情特殊性,为保证患者安全,每进一个区域都要经过一道铁门。虽是铁门间阻,铁门内的患者却脸色红润,衣着整洁,生活悠然,他们来回踱步,彼此交流,也懂礼貌,会主动给陌生人打招呼。
看到他们表面上这种祥和友睦,你无法想像他们刚进院之初是怎样一种情形。医生李远华说,“一些重症患都通常有伤人毁物和攻击倾向,须采取强制性保护约束进行短暂隔离居住,待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后,才融入病患集体生活”。
“这里几年来一共收留过20多位三无人员和流浪乞讨者,后来通过联系其亲属,陆续被领回20来位,目前还剩下3位。三无人员指无姓名无地址无联系方式。这些人员都是县民政部门送过来的。因为县里目前还没建立临时救助中心,所以这项社会职能,医院承担着。”
医院办公室主任刘敦菊告诉笔者,“这些年来,县城和乡村几乎看不到流浪乞讨和重症精神病患者人员的原因,是因为被送到这里集中收留和救助了。一些有自残和攻击性的燥狂症患者在这里得到治疗和康复。如果这些人员流散到家庭和社会中,将会造成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这里的每个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有个毕业于美术学院的年青人因为爱情受挫而患病,入院后从不与人交流,从没见过他说过一句话,写过一个字。医院试图打开他的心扉唤起他热爱的绘画,拿来宣纸和画笔,他却始终无动于衷。
还有几位抑郁症女孩和自闭症孩子,她们都沉浸在个人世界里,承受着旁人无法了解的内心孤独,好像被隔绝在遥远冰冷的星球。他们不会说不会看,也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却从不会哭出来。
也有一位在此四年之久的30多岁的年青人。他曾是湖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大学期间错练邪教,以致走火入魔,经常在宿舍里打坐冥想,逐渐出现自言自语的胡乱现象,治愈毕业后因为失恋再次发作。医院建院之初就来到这里,算是一个老病友了。他与别人交流时都很正常,他还会跟你谈文学和哲学,你无法想像出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这些病人的世界里,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社会和别人。一些病人经常惹是生非,比如将水泼在医护人员身上,或往其他患者身上扔脏东西,他们不认为这是属于不正常的行为,做了坏事后反而对着你笑。
“患者大多是成年人,但智力却像孩子,对待他们需要医护人员具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医院院长肖孝平说,“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说话时,必须面对患者进行目光交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关怀;说的每一句话语,不能有“疯癫”“智障”等让患者自悲伤感的敏感词语;在工作中要求衣着朴素,让病患们感觉不到距离和压力。”
时值寒冬,笔者看到很多患者的棉衣很脏,肖孝平院长也很无奈,“医院穷啊,这些患者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每月元生活费都缴纳不了,很多患者康复出院后一直拖欠着生活费”,“为社会分忧,为政府担责,我们责无旁贷,但我们实在没有更多资金去为病患添置新棉衣”。
“我们希望社医院患者捐赠七成新以上的棉衣和毛衣,让这些精神病患者温暖过冬。”肖孝平院长无比期盼!
城步人速将旧衣物送来,给这些人群过冬!
爱心衣+衣温暖送冬衣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当您收到这封轻盈的倡议书时,也收到了我们殷切而厚实的期盼。医院是县里医院。现有病人人,他们来自苗乡城步各地,大多是困难家庭。因病情特殊性,世俗眼光总将他们和正常人隔着一道墙,让人觉得他们是外来物种,不敢靠近。医院一直致力于精神病的救治与防控,开业至今病人无法收回的费用为多万元,一直处于负债经营。时值寒冬,为了让这些特殊人群度过温暖冬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还有好心人在关心着他们。如果您有七成新以上的棉衣、毛衣,以及新棉鞋、新祙子,请速联系:肖丁勤,肖孝平。公益,让世界更美好,让苗乡更温暖!捐赠地点:
1、儒林广场金古屋美容日化店,肖群英;
2、红舞鞋校区(红旗小学新校门旁),肖琏英;
3、医院办公室,刘敦菊。
在外爱心人士可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