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已至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到了
想必大家感受到了这几天的天气,
气温高湿度大,
湿热弥漫在空气中,
人们易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
全身乏力,偏于“懒散”。
一起来看看夏至养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今日夏至聊养生
今年的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中医认为夏至节气进入阳气最旺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养生要点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黄帝内经》说,夏季要使志无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压抑自己。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中医自然养生的理念,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
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恰当补水
夏季气候炽热,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怕费事不喝水。少喝冰水,过凉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有一些温热的水反而更解渴。
饮食清淡,健脾除湿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冬病夏治
针对夏至这个时节,若只是单纯地避暑和清热就太浪费好时节了。它有跟其他时节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可以治疗“冬病”。
这个冬病夏治就是说在阳气较盛的夏天,运用中医方法,增强自身抵抗力,治疗冬天易得的疾病(譬如咳嗽、哮喘、关节痛冻疮、感冒、气管炎等),防患于未然。
友情提示
三伏灸时间表
伏前解毒:5月05日—7月15日
初伏驱寒: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清养: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化瘀: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固本:8月25日—9月01日
抓住“天时”
借艾灸祛百病
夏至之后,保养身体的穴位有10多个,但是,有一个穴位更加重要,是哪个呢?
神门穴就在我们手腕的位置,手指向下一直走到手掌根部凹陷的位置,我们用拇指在这里拨一拨,会摸到一根筋,然后左右拨动这根筋,就能起到按摩神门穴的功效。
按揉神门穴有以下5大效果:
1、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2、辅助治疗心痛、心烦、惊悸、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3、改善高血压;
4、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食欲不振;
5、改善心悸、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等。
夏至饮食大推荐
绿豆汤
原料
绿豆、冰糖、清水
做法
1、将绿豆淘洗干净后放入水中浸泡2-3小时。
2、然后将泡好的绿豆连同水一起倒入锅中,再加入适量清水。
3、先开大火煮沸,然后转中小火继续熬煮至绿豆开花。
4、加盖焖5-10分钟。
5、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冰糖搅匀,盛出食用即可。
功效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但体质虚寒的人建议不要频繁饮用。
冬病夏治,
养生赶紧动起来!
★店铺地址★
01
晋善颈美太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