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电影院、皖南中学、府山头、孝子坊、别士桥、朱衣巷、春归台……这些老宣城人挂在嘴边的地标性建筑,有的已被新地标取代,有的已容颜更改。
但正是这些地名、建筑,构成了宣城人共同的回忆。
岁月快速蒸发,城市快速扩张,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齿轮和车轮在各个角落里轰轰运转,那些曾经的记忆却愈加模糊。
所以,皖南晨刊特推出《寻找城市记忆》栏目,希望找出、回顾宣城那些老建筑物、老地方,将心灵深处的记忆拨开、擦亮,重塑市民记忆。
春归路、春归街、春归店、春归苑、春归超市……不知你发现没有,在宣城市中心,在城市地图上,在小区名字中,在店铺招牌里,在很多人的口口相传中,常常有“春归”的身影。
这些命名缘何而来?当真是因“春归苑”小区而取名?今天,这个城市里,最年长的一帮人会告诉你:其实,在很久以前,宣城有一个地方,名叫春归台。它,才是这些名字的源头。
秀丽的春游胜地
现在的春归街,就是古时春归台的所在地。不过,它还要比你想象得大得多——整个国购广场和春归街,都是它的范围。
宣城“文化老人”奚本金说,它的准确描述应该是,叠嶂西路以北,状元路以西,护城坊以南,人民银行大楼—陵西路一线以东的方形区域。
古时春归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光绪《宣城县志》记载的“西门城内高阜,郡人春游之所”,或许能给你一些想象。
在奚老的研究理解中,春归台就是古时的一处风景区。“当年的宣州古城,南门鳌峰和西门春归台,是城内两处有名的风景区,而春归台,更是那时人们春游必去的胜地。”
奚老说,这处宽敞开阔的高地,有随风摇曳的翠竹,阴翳蔽日的古木,鸟语花香更是不在话下。春归台下,还有清澈幽碧的珍珠河汩汩流淌,景色非常秀丽。古人常会结伴来此游玩,有诗人曾这样写道:“秋尽行春逸行同,春归台上醉秋风。”
碾过的历史车轮
让人遗憾的是,这块春游胜地在清朝末年被毁。
根据记载,清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金式玉来宣城传教,先后在宣城境内建大小教堂20余座。
▲原建于春归台的天主堂圣心楼。
因为一起“教案”,多座教堂被毁,金式玉同府署交涉,后被允许在春归台建造天主教总堂,占地约三万平方米,建欧式房屋八幢45间,还内设“培英中学”和“民强小学”各一座。
解放后,这里成了宣城县委的办公地,陆续建造县委和县政府办公楼。
再后来,老宣城人或许还记得,这里成了宣州区委大院。
网络上,一个名叫胡永梅的作者回忆,在她儿时,美丽的春归台,是一个亲民的区委大院——从大门进去,各色人等都可以遇见,从小喷泉广场上遛宝宝的年轻父母,到路上拎着收音机听新闻的老爷爷,再往后面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男孩……让人难忘的,还有不长的柏油路,毛絮乱飞的法国梧桐,新叶勃发的乔木……
不过,因为一场火灾,年,宣州区委搬离了这里,到年10月,整个宣州区政府全部撤走。
无人探究的名字
有趣的是,几经变迁,春归台从古时的春游胜地,又变回了一个人们吃喝玩乐的好地方。
年,因为城市规划需要,春归台除了保留五亩的圣心堂区域,其余土地全部转给“安徽国购集团”开发利用。此后,一台台挖土机、推土机进驻春归台,一栋栋现代高楼在这里拔地而起。
年12月1日,宣城首个大型现代商业综合体——“国购广场”掀开面纱,人们走进4万平方米的百货商场、2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长达米的美食街,迅速为这一站式的购物体验而兴奋……很快,和多年前的春归台一样,这里也成了年轻朋友聚会玩乐的第一选择。
▲现在的国购广场、八佰伴。
现在,在地图里搜索“春归台”,只有天主教堂的修女楼还明确写着“春归台1号”,更多的搜索结果则多为“春归苑x号”和“春归街x号”。
而对街上一个个宣城人来说,没人想探究春归台的过往,他们只知道国购广场旁边有条春归街,春归街旁有个春归苑。春归台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后,只留下一个名字。
图片由奚本金老人提供
编辑:暖暖
晨刊君特选(戳下方标题)宣城一男子驾车冲入池塘,妻子溺亡,背后是这样的秘密?
这么美的女婴怎忍心丢掉!现正安置在旌德一好心人家中
给我们的城市记忆点个ZAN吧!